朱茂刚 2019.8.23

2019-08-26山东有线高清电视美术馆 作者:

摘要:朱 茂 刚 1979年生于淄博 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,导师于明诠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协“翰墨薪传”工程主讲教师 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理事、美协会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、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院研究员、骨干创作团队成员 山东省青年书协监事会副会长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测评山东省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特聘教师 齐鲁师范学院书法专业教师

谈及书法品评,有古意是提及频率很高的词儿。有很多人就会评论这一笔是王右军的,这一个字形是米南宫的。是不是像古人的书法就是有古意了呢?今天读朱良志先生的文章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,下面试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:

一、从书法形式语言来看,现在多数人讲的古意是像某家某帖。从当代书坛,尤其是从近十几年全国性书法展览来看,从二王、《书谱》一统天下,到何绍基、赵之谦、吴让之、中山王,以及貌似时人的篆隶作品,极尽染色拼接之能事,遮住姓名,无从分辨。导师于明诠教授称之为展览体。这是最低层面的所谓古意。

苏东坡早就说过,“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”。这种所谓的创作实际上还是临摹的范畴。在全国美展中这样的作品是会被一票否决的,而书法圈还在津津乐道,频频获奖。当然书法界也不乏深入经典,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取古人为己用,而自成面貌者。此种古意当指掌握书法艺术语言的基本规律,从线质到结构、章法、墨法皆有取法而又能有自己的创作思想。

二、古意是我们的审美经验与物象之间建立的一种对应关系。某一物象会引发我们的思维与情感,使得与我心有戚戚焉。如观月,可以是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的对生命短暂的慨叹,也可以是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祝愿。如临水,可以是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”对人生易逝,历史变迁的感怀,也可以是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,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”的情人思恋。对落日则有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,登台远眺则是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。如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于书法而言,万岁枯藤、高山坠石、千里阵云、屋漏痕、锥画沙,皆是观自然物象而悟笔法之谈,又有右军书如谢家子弟、子敬书如河洛少年、羊欣书如婢为夫人等书法与人之神态之间的比照。如此发古之幽情,道法自然,便可以称之为意与古会了。

三、意无古今。孙过庭讲“古质而今妍”,古今何以区分?张芝作今草,今日亦为古矣!“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”,古意是无法以时间概念来区分的。赵松雪讲“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不易”。从执笔到运笔动作,再到线条包含的审美要素保持着相对稳定性。汉字的造型规律也未发生大的变化。篆隶楷行草只不过是用这些规律完成的不同外在形式。《散氏盘》的因字造型,摇曳摆动,顾盼生姿,谁能说其不古。王铎、傅山虽为行草,但在造型方法上与《散氏盘》却是如出一辙。

书如文也,以字为点画,以句为结构,以谋篇为章法。从诗三百到汉赋、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,再到白话文,文体有别,繁简不一,而字义与语法鲜有变化,表达内容却是千古不易。时代更迭,外物环境与古人有很多差异。作为骚客一玫,身着夹克坐在高铁之上,与身着长衫,骑驴前行,面对夕阳落月,草木荣枯,“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”,难免发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”的感慨。“情动形言,取会风骚之意;阳舒阴惨,本乎天地之心”,这天地之心与风骚之意是亘古未变,跨越时空的。

茂刚于元月二十六日午夜

朱 茂 刚

1979年生于淄博

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,导师于明诠教授
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

中国书协“翰墨薪传”工程主讲教师

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理事、美协会员

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、教育委员会秘书长

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院研究员、骨干创作团队成员

山东省青年书协监事会副会长

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测评山东省专家委员会委员

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特聘教师

齐鲁师范学院书法专业教师

作  品  欣  赏

行书对联 68×17cmX2

隶书对联 138X34cm

茂庐札记之一 27X19cm

茂庐札记之二 27X19cm

茂庐札记之三 27X19cm

山水小品 68x34cm

篆书对联 68x17cmx2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