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茂峰 2019.9.13

2019-09-23山东有线电视美术馆 作者:

摘要:何茂峰,山东省莒县人,号浮来山人。就职山东省美术馆副馆长,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,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。

幽兰生前庭,含薰待清风

——简析何茂峰兰绘之大美境界

文/郑岗

古典诗词里赞美兰草的佳句,大都是以君子品格来象征诗人的节操;以高尚、纯洁来表述其情操,将道德的、审美的复杂情感简明化、象征化。

李方膺讲兰“触目横斜千万朵,赏心只有两三枝。”简易之美与芳菲怒放不同,有着沁人心脾通灵的妙,尤在写意中更能追求意境蕴含的奇妙。看何茂峰先生的兰绘——寥寥数笔,简括而恰当地把兰花的生气溢满纸张,苍润、雄秀。自古至今,素雅的兰草让欣赏者独钟其慧觉的大方与磊落,在兰绘中体验君子不张扬的谦谦大美境界。

美感来自艺术家对美主动选择的体验,让人直感清风神振,且殊耐寻味。端详何茂峰先生的笔墨细细想来,于我有更多的审美体验。

譬如我在何茂峰先生的兰绘里,看出了“恰当”之美,也就是儒家文化的最高价值——中庸思想。

中庸是儒学最核心的部分。孔子发展出“仁”,以仁求中,赋予了中庸以内在精神,使古已有之的“中道”具备了生命智慧。儒学求中是以内在心性为本体,内外结合来完成的。体验与践行之于“仁”是基于内在情感,人之情感与天道本来相通,儒家以内在修养与天道接通。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.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.我叩其两端而竭焉”子所曰,乃儒家求中的方法——“执两用中”

何茂峰先生族中前辈中多有饱学之士,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,耳濡目染,儒家思想自然而然地在其生活与创作中体现出来。何先生追求美、追求善的君子人格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看传统绘兰者,多以此自律。

人在天地万物中,与万事万物处之、行之,恰当是最难的。儒家讲以人为本的原则,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。艺术难求术的定准,不偏不倚取舍,追求恰如其分的得当为境界。兰在现实与艺术其间,多在慧与觉之间而立,为文人墨客敬重,贵为的中国人表达灵魂的一种。

何茂峰先生画兰强调将“中和”的情怀与追求美的知行合二为一;以求把自己的精神气度与情感表现在画面上,以其兰绘关照自我,关注社会。我们在他所绘兰图中,在他简略的笔墨里,体会出他深入思考的迹痕——转折、提按的笔法,浓淡干湿的墨迹,透着明确的意义。在长期的绘画实践表达中他刻意简单,以致后来在画面上略去善画的鸟禽,真的做到删繁就简,符合了其对绝美的理解,对“仁”的态度,见素抱朴。

我以为中国文化与艺术,在某种程度主张和实践的,就是以天地之灵与人性之情的合二为一。强调人性的美应当和合天地之美。这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高的境界提倡。

何茂峰先生同那些历史上的画兰高手一样,让我们在其画作里感受到绘者的情志。观者足以体味到空谷幽放、香雅怡情,这是贤者的境界。

儒家文化所塑的人格精神,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与文人。他们多有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的思想。先贤的思想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、基因中存在的魂魄,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表达精神的方式。

何茂峰先生自幼习学书法,其书学在小楷里最见功力。以小见大,这对他的审美之境的形成有其重要的作用。

在何茂峰先生的兰绘里我们尽可以以一两枝、三五朵管窥其审美意趣的妙到,也可在笔墨相生之布局里,见微知著其君子精神的践行——幽兰生前庭,含薰待清风。



何茂峰,山东省莒县人,号浮来山人。就职山东省美术馆副馆长,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,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。

作 品 欣 赏


幽兰系列之六69x69cm

幽兰系列之八69x69cm

幽兰系列之四69x69cm

幽兰系列之七69x69cm

幽兰系列之九138x34